3月26日上午,我校与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教学科研行政楼前举行订单班赋能计划启动暨公益捐赠仪式,标志着双方在产教融合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吉昌,副校长李剑锋,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人才经营部负责人卢志权以及企业代表、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仪式现场,校长刘吉昌发表致辞,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紧跟贵州职业教育步伐,构建了多元化的专业体系,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持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谈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时,刘吉昌校长着重强调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他指出,产教融合是教育创新的核心路径,打破了传统教育与产业实践的壁垒,实现了资源互通、思维碰撞和教育理念的升华。这一模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人才储备,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就业环境中锤炼技能、激发创新活力。
刘吉昌校长就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慷慨捐赠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此次捐赠的车身与发动机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校企深度合作、携手育才的见证。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将为我校的汽车工程相关专业提供先进的实训条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汽车制造技术,提升实践能力。
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人才经营部负责人卢志权在讲话中表示,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自2014年进入贵州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作为行业领先企业,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深知人才培养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与高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负责人卢志权提到,此次捐赠的车身与发动机,将用于教学和实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汽车结构原理和智能制造技术,让他们在校期间接触行业前沿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他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一宝贵机会,学好专业技能,将来能在汽车行业大展宏图。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学校与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也为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的推广与落地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这种合作,双方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目标将得到进一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