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一深刻论述,指明了组织好、讲授好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方向目标、方法路径,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强大动力。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凸显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有机载体,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实践注解。新时代、新征程,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求知欲强,在讲授思政课的过程中,需要文化熏陶、精神引领、情感共鸣和思想教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基,通过文化赋能思政课,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强化责任担当的昂扬斗志,更要激发大学生赓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勇攀科学高峰的愿景志向。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厚植思政课的思想底蕴
泱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举世无双。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一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品质融于思政课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承载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如“重德修身、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等,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们在学、思、践、悟等过程中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既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能激发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是大学生感知文化魅力、汲取文化滋养、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三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纽带关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史。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中华民族拥有灿烂辉煌的文明,蕴含着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基因,展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物质形态的汇聚呈现,也是精神家园的归属展呈;是抒写各民族“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标的,也是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符号。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在浩瀚的中华文化海洋中“畅游”,洞察中华人文轨迹,汲取中华文化精华,品读中华文明奥妙。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
感悟红色革命文化 赓续思政课的精神基因
漫漫革命征程,志士前赴后继、忠良矢志不渝、功绩彪炳千秋。“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发展形成的,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呈现、党的独特标识的展现以及党的精神基因的承载。
一是将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赋予红色革命文化时代内涵。通过红色故事、歌曲以及影视等载体具体展示党的初心使命和光辉形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阐释红色革命文化,紧扣时代脉搏充分挖掘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学习红色文化过程中感知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让红色文化遗迹、故事以及具象化人物“发声”,使得红色革命文化具体化、可感化。
二是拓展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书斋走向田野。思政课的本质决定了教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不止局限于课堂上、书本之中,更应该引导学生走向田野、走向实践,在动静结合的过程中讲好道理。利用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对地方党史馆、革命博物馆以及烈士陵园等场所的调研、走访,了解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感知红色革命文化和集体记忆;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以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在探寻、触摸、聆听、感知、记录的过程中成为红色革命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
三是汇聚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多维合力,推动“三全育人”走深、走实。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是一个价值塑造、浸润心田、情感共鸣的过程,离不开高校多维主体的支持。如校园通过文化走廊、宣传片等多种方式宣传红色革命文化,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大学生感知红色革命文化。此外,丰富思政课的形式和内涵,突破学科的范式和藩篱,通过多学科的合力助力思政课教学场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引导大学生在“有形、有感、有效”教学实践中,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为何生生不息、无数先辈为何矢志不渝、中国道路为何浴火重生等重大问题。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夯实思政课的力量根基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立足于中国实际产生和发展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精华的集中展示,是对世界文明包容互鉴、美美与共的有益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
一是讲清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理论成果贯穿思政课全过程的必然性,明确意识形态阵地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通过引导大学生牢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灵活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扎根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悟原理、学方法,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大学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以青春之火、思想之光、实践之力,成为时代之先锋、复兴之力量。
二是讲清楚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贯穿于思政课全过程的必然性,明确弘扬主旋律文化的特殊重要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通过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剖析,引导大学生明确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树立远大理想抱负,争做时代有为青年,服务好党和国家的百年大计。通过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阐释,引导大学生明确遵循社会运行规则,在服务社会、建设家乡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目标。通过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领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公序良俗,弘扬优良美德,争做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是讲清楚将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贯穿思政课全过程的必然性,明确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要支撑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双轮驱动、共同发力”的集大成,是“大国重器”砥砺强国的核心要素,成为引领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强大引擎,成为人们不断探索宇宙星空、未知世界的核心动能。在推动物质财富倍增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时代价值。思政课教师要在启发、培育大学生想象力、关注力、创新力方面求突破、找思路,拨动大学生的思想火花、求知欲望、探索激情和思维样式。
(作者系贵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