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我校与海尔衣联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教学科研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举行。双方就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内容开展深入讨论,共同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培养“即插即用”型技能人才开展深度合作。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高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时芬,海尔衣联网董事长孙传滨以及企业代表等20余人出席签约仪式,副校长李剑锋主持仪式。
徐高峰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与海尔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里程碑。他强调,本次合作将有力推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也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海尔衣联网董事长孙传滨在讲话中表示,企业需要的不是“纸上谈兵”的毕业生,而是能快速适配岗位、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人才。海尔衣联网希望通过与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合作,共同设计培养路径,开设订单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真实工业场景,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无缝衔接。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产业学院,打造“双向赋能”的合作模式。海尔衣联网将开放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智能装备样机及企业真实案例,提供产业级教学资源;学校则将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选派教师赴企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轮岗实习,实现“教学与岗位精准匹配”。未来还将共建“海尔衣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引入智能分拣、AI视觉检测等前沿设备,让学生在校园内接触行业真实技术环境。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时芬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合作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政策、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的重要实践。“我们不仅要引入海尔的技术资源,更要学习海尔的企业文化与创新精神,将其融入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王时芬副书记表示,学校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合作项目快速落地。

此次签约是我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通过“企业出题、学校答题”的协同机制,学校正积极探索一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AI技术为支撑、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新路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